讀經一:宗徒大事錄,10:34a,37~43,在祂從死者中復活後,我們曾與祂同食共飲。
讀經二:聖保祿宗徒致哥羅森人書,3:1~4,你們該追求天上的事,在那裡有基督坐在天主右邊。
福音:聖若望福音,20:1~9,耶穌必須從死者中復活。
幸福的哲學
回想過去的歲月中,我大多都在做修道工作,也就是跟隨著主耶穌基督,我反省這段時間裡,我是否感到很幸福?翻開日記,我看到自己有許多時間,心情都是鬱悶的,好像高興不起來;這使我想起一位哲學老師跟我講的一個故事:有一位父親告訴他,他和兒子相處得非常融洽,聽完之後,哲學家就笑著跟他說:「你看外頭有兩隻狗正在玩耍,顯示牠們兩個相親相愛,感情深厚,可是如果你丟一塊骨頭到牠們中間,你會發現牠們開始爭鬥,彼此攻擊,最後成為敵人。」所以你要和兒子保持著和諧關係,就千萬不要有衝突的因素存在,譬如有一塊你和兒子都想擁有的土地,或是有一個你和兒子都想擁有的古董。
在希臘有過這麼一則故事:有一位皇帝,他有兩個兒子,從小就相親相愛,可是等到長大之後,他們中間出現了一根骨頭─那就是王位,讓他們成為敵人,彼此撕殺,用盡一切殘酷手段來爭奪王位,把手足之情拋到九霄雲外。所以要真正的彼此相愛,第一個條件就是放下,放下嫉妒、驕傲的心,第二就是清心寡慾。這讓我想到佛教,它教導信徒要得到真正的平安、幸福,就是要放空自己,捨棄物慾。換句話說,我們自己的堂口也有一些骨頭存在,第一根就是驕傲的骨頭(例如教友的資歷、教育程度、靈修活動多寡、對教義涉獵的深淺、生活貧富、隨意批評…等),第二根是自私的骨頭─例如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、不能接受別人對自己的誤會、不願意溝通、不接受指派…等等,使得教友之間失去了純潔的愛,只看到對方擁有談論天主的嘴巴,卻看不到天主身上的愛,時常為了一件芝麻小事,一個表情、一個誤會,失去了好心情並時時處身在這個糾葛當中不能自拔。
所以我們一定要經常提醒自己,所做的一切事情,都是為了孝愛聖母、光榮天主,不是為某人而做,或是為自己而做。偏離了這個目標,我們就會陷入自欺欺人─讓別人瞧不起,而自己卻孤芳自賞的窘境當中;希望大家做任何工作之前,多多祈禱,首先感謝天主賞賜給我們這個工作的機會,其次讓我們把這件工作奉獻給天主,不要把它據為己有;唯有知行合一,我們才能得到天主的歡心。
本堂神父 阮文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