憂苦之慰聖母軍支團

associations-04.jpg

位在文山區再興中學旁有一個千戶大平宅社區,裡面居住的幾乎都是需要政府給予協助的低收入戶家庭。這些家庭原本社經支持網絡就比較薄弱,加上所處的環境又非常複雜,原本就易受同儕影響的青少年當然很容易被不良分子所吸引,成為犯罪工具,甚至在不知不覺中淪為毒品的受害者或販賣者。

我們機構辦公室原設籍在崇光女中的文萃樓旁,因為距安康平宅 車程不到20分鐘,加上所服務個案有多位都設籍在該平宅,多年來早已警覺平宅青少年問題的嚴重性,但在經費本來就很拮据的情況下,要不是警察專科學校老師的引薦以及聯合勸募的大力協助,我們根本不可能拉長陣線到一個我們不是很熟悉的社區工作領域,尤其是這麼高難度的工作。

2011年,初跨進社區的第一年,我們的確遭遇到非常大的困難,居民的 不信任、孩子的不理睬,著實讓我們吃足了閉門羹;尤其面對二樓以上都沒有門牌和電鈴的大宅區,每次拿著手中的地址,我們不只得練就敲打著鐵門、拉大嗓子喊著:「有人在家嗎?」的勇氣;如果開門撞見的是無法處理的一幕,可能連拔腿往回跑的勇氣都會軟掉。

我們團隊的一位種子教師一開始就先聲明:「要我做什麼事都可以,別派我去安康,因為我對那太熟悉了,以前我就是在那裡做交易的。」所以好一陣子,我們在徵工作人員時,都會優先錄取男生。第一年外展工作結束後,原本想打退堂鼓,但因為看到好幾個孩子有改變,我們就勇敢的在社區鄰近馬路邊上租了一間原是機車修理行的店面,當成我們的聚點;又在我們母團「木柵進教之佑聖母軍支團」元興兄的幫忙下,整修成一個明亮又溫暖的窩。半個月後,2012年的3月13日,成立了聖母軍支團,取名為「憂苦之慰」。

這個名字是阮仁才神父幫我們取的,神父說:他另外還幫他的四個聖母軍團取代號,我們母團的進教之佑最喜樂,常常有東西吃,就叫「喜樂支團」;白天的上智之座支團平均年齡較大,但一起開會、一起拜訪,就叫「幸福支團」;信德之母支團,以信心和思寵從事牧靈福傳工作,帶給大家希望,就叫「希望支團」;安康的憂苦之慰工作最辛苦, 就叫「痛苦支團」。

機構裡的八位天主教教友,理所當然成為本團的成員。相信我們這支痛苦之團,會成為聖母旗幟下最堅強的軍隊,「無懼的堅持、無距的愛」不只是口號,而是表達我們對聖母最大的依恃之心。